想让孩子远离手机,家长要做这2件事

暑假到了,夜读评论区有很多家长说,自己的孩子一放假就蹲在家里玩手机,想让他们放下却不得方法,亲子间经常因此产生冲突。
近日,央视新闻记者就此问题,采访了腾讯客服未成年人保护营地教育负责人马滢。她表示,“断网、封号、摔手机、限制、强管,都是以损伤亲子关系为代价的。你要解决这个问题,就先要解决亲子关系问题。”

孩子沉迷网络只是表象,其背后是孩子没被看见的心理需求。有心理研究者表示,孩子爱玩手机的背后,折射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被看见的诉求,无法被满足的渴望——

手机像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,或一个情绪的避风港。当孩子体验到负面情绪,他们会习惯躲进网络世界,让快乐和庞杂的信息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,缓解情绪压力。比如,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有力的社会支持,就会转而去虚拟世界中寻找归属。

很多家长习惯于关注孩子的行为,然后去矫正这些行为。但事实上,任何行为的背后,都有其深层次的意义。这其中代表着冲突的部分,往往是一种信号,更是解决问题的开关。

所以,单纯将手机从孩子的手里抢过来,其实无济于事。所谓“破解手机沉迷的钥匙,从来不在孩子手中,而在于父母愿意弯下的腰,敞开的心”,更在于真正看见孩子的需求,手把手带他们行走于这个真实的世界,能量十足地投入于当下的生活。

01 规范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境

有心理研究者说,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恰当地使用电子产品,而不是”围绕电子产品来安排生活“。想让孩子放下手机,家长需要先做到让生活回归生活本身,让手机成为生活的工具,而不是让手机变成生活。

比如,当你与孩子交流时,一定要移开手机再与孩子对话;跟孩子进行亲子活动时,也不要无目的地刷手机。

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,不要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,或者不打扰大人,而放任他使用电子产品。这会加重孩子的孤独感,也会让孩子更依赖手机。

02 和孩子讨论手机的使用规则

心理学上有一个“禁果效应”,也就是说,家长越禁止,孩子对手机的渴望越深。所以堵不如疏,家长可以同孩子讨论一定的规则和框架,来引导孩子使用手机。

比如,“每天写完作业之后,允许你玩一个小时,但要做到隔半个小时休息一下眼睛。如果你跟同学和朋友有约定,可以提前来找我讨论。”

03 让亲子时间取代屏幕时间

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陪伴。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越和谐,孩子的心理诉求越多被看见,孩子越不会沉迷于手机带来的单调快乐。因为他无须逃避,也不必寻找替代品,真实的生活可以接住完整的他。

多陪伴孩子,多倾听孩子的声音,多给孩子当下的生活注入能量,这样孩子更容易摆正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,而不是将其作为真实生活的替代品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凡是涉及任何投资和高回报信息请勿相信,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:shoudaochuli@qq.com

优朴手码的头像优朴手码
上一篇 2025年7月23日 上午9:32
下一篇 2025年7月23日 上午10:26

相关推荐